(资料图片)
为进一步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,有效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,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今年以来,宣城市主动作为,提前部署,筑牢四大体系建设,全面提升防御自然灾害能力,严防地质灾害发生。
筑牢调查评价体系。在全市7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,逐一复核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,摸清隐患底数,查清孕灾地质条件,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,建立健全隐患风险数据库,努力探索“隐患点+风险区”双控管理。
筑牢监测预警体系。建立宣城市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,科学精准预警预报地质灾害防治;建立群测群防网络,动态更新群测群防专职监测队伍,逐一明确了全市571处地质灾害点的责任单位、责任人、监测员及联系方式;
建立会商调度机制,市直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视频调度和电话调度;建立预警和响应闭环管理机制,实行“点对点”发布和调度,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至基层一线,形成预警和响应闭环管理。
筑牢综合治理体系。分年度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,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,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自行动实施以来,已完成搬迁避让145户,切实有效从源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筑牢应急防治体系。不断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,通过实战演练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避险、自救、互救能力,同时提高各地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。截至目前,累计开展地质灾害转移避险实战演练12场次,参与人员达395人次;建立隐患点排查机制,全市组建7支专业排查队伍,出动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,同时发动监测人员及广大群众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多次全覆盖排查,每次排查后统一建立排查台账;建立刚性避让机制,动态更新地灾黄色及以上气象预警,发布黄色及以上预警已转移避让人员19户41人次;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,实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,确保信息畅通,坚持速报和零报告制度,做到值班有地点、值班有人员、值班有记录。(本报记者 徐文宣)